“大人此问正是逍遥百思不得其解之处,初时那秦天赐流露焦急之色,催请逍遥替其找出真凶,我还道是此人在行贼喊捉贼之举,等到找出真凶之后,我对其的疑心仍然没有释去,试问那凶手清源本已被尤未雪制住道,若是没有外力借助,如何能从尤未雪手中逃出生天?安知不是那秦天赐在暗中作了手脚?不过若是这一切真是如我所想,我也是有些叹服秦天赐此人的心机和演技,看他的焦虑之色还有之后在府衙对我的关切之情,倒真的是看不出半点作伪之色。”徐逍遥说到这里也是顿了一下,随即面色有些古怪地道,“现在听闻大人之意,莫非这史弥远对济王真的有维护之心?”
宋慈捋须颔首道:“逍遥虽然聪慧过人,长于破案,但是对于这朝政之事却是知之不深。想来你也知道史弥远和济王之间的仇怨,说句诛心之言,若是没有史弥远的谋算安排,今上实是难以登基大位,而那济王也不至于被流放至湖州。史弥远之行此举,原因无非有二,一则贬黜深忌史党之济王,二则坐享拥立之丰功!天子方过弱冠之年,即便有龙虎之威,手段心智也应尚显稚嫩,以史弥远在朝中的资历人脉,又挟拥立之功,若是不出意外,要想延续滔天权势十年,当不是痴人说梦。所以只要今上的皇位越稳,史弥远之势也就越盛。而唯一威胁今上大宝之位者,不过济王一人,现下济王谋反失败,本应正是史弥远斩草除根、以绝后患之机。可他却是改弦更张,反倒(更/新/最助起这济王来,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他怕了!”
“怕了?大人此言何意?若是史弥远真的怕济王东山再起,更应杀一儆百才是,怎么又会遣人保护呢?”
宋慈摇了摇头,压低几分声音道:“史弥远非是怕了济王,而是怕了当今圣上!”
“当今圣上?”徐逍本是聪慧机敏之人,经由宋慈的这番点拨,略一思量也是猜到了几分此举的深意,当下也是有些不太肯定地道:“莫非史弥远留下济王是为了威慑官家?”
“没错!若说济王是史弥远之心腹大患,那么对于皇上来说,那就更是如鲠在喉。现下离济王废黜之日不过一年,朝中不乏对这位旧太子同情之人,史弥远留下济王这个宿敌,也是棋行险招,好让处于被济王窥伺下的圣上,不得不依靠借用史党之力稳定朝局大政。”
徐逍遥面上终于露出恍然之色,倒吸一口冷气道:“怪不得大人会说史党风光之日不久矣,若非大人道破天机,逍遥真是难以想像朝政之争竟能如此无所不用其极。呵呵,如此看来,缉凶查案比起这朝政之争倒是简单了许多。”
宋慈也是不无感慨道:“我等敌手就是这样的心窍玲珑之人,所以偶历败阵,也是在所难免。不过幸好今上大器早成,已然对史党之人生出戒心,所以才会逼得史弥远行此险招。逍遥,你可有想过皇上为何要下旨调你我于湖州任职?”
非这也与皇上对付史党有关?”
“今上亲旨升任逍遥为湖州推司,又将宋某从千里之外调回了浙西之地,距离京畿之地不过百里,这诸般所为,自然不可能是心血来潮之举。依宋某想来,怕是官家有心对付史党之人。要想扳倒朝臣,无非两途,一则为行政,二则为刑法。若是为臣者尸餐素位、才干缺缺,自然可以削去其人官职。然行政之途,立名目易,服众却难。何况现今朝政皆为史党之人把持,朝政之事又往往模棱两可,若是难以一举击其七寸,还有引火烧身之忧。可若是从法处着手,就必须掌握其人枉法罪证,此也正是恶吏百般掩饰之事,查之极为不易,逍遥当对此深有所感。然一旦诸般铁证在握,犯法违令者却是在劫难逃。所以刑法一途,立名目难,然服众却易。今上初登大宝,自然不肯落下薄恩寡情的口实,所以必然要选刑法之途。”
“湖州知府沈涣乃是史党四木之一梁成大之妻弟,皇上调我等来此地又岂是巧合,必是想小试我等之能,若事不成,自不必再说,若是事成,必然会有大用,那时你我之敌怕不就是个沈涣,而会是史党四木,甚至是史弥远本人了!官家如此苦心筹谋、另僻蹊径,只等我们搜罗史党之人罪证,呈报朝堂之上,那他便能借此东风,一扫雷霆,荡涤妖氛,还大宋朝局一片清明!”
“我等身负重任,又岂能彷徨左右、踯躅不前?可是史弥远老巨猾,自然也能看出皇上思量,怕是只要我等一有疏漏,必定会借机生事,将我两人贬斥到底,化解皇上的阳谋大计。那赵汝楳苦心设计,意图构陷提刑司,怕也是存了此种心思。今次得亏逍遥机敏,算是过了一关,但接下来这金牌之案又是一棘手之事,若是金牌接二连三丢失在湖州地面,宋某身为浙西提刑,又岂能辞咎,想必到时史党之人又会借机发难。所以宋某全力察查此案,也非单是为了护法执法,更是为了不给史党之人落下口实,然后才能在湖州站住跟脚,徐徐图之,将沈涣之流一网成擒!”
徐逍遥闻言也是半晌无语,怔了好一会儿,才长长吁了一口气道:“个中内情竟曲折至斯!若真能于此乱世之中,助官家成此大功,逍遥此生还有何憾哉!”
宋慈也是点了点头道:“宋某虽然从未有面圣之机,但对此等明君圣主也多有向往之心啊!”
正在宋徐二人思慕明君之时,临安皇宫的‘聚宝楼’密室之内,斜坐在几案之后的赵昀正满心欢喜看着眼前一人,随即忽得击案叫好道:“清源,此回你又立下大功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