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605章不小心分到第五卷了,更新那里没出现提示,没阅读的书友可以翻到602的前一章。)
“叶生,这些资料都是根据你的要求,从华尔街收集回来的人才信息。”陆法兰将厚厚的一沓资料,放到了叶景诚的办公桌上。
至于巴菲特,在两人达成协议的当日,没有逗留的乘坐专机回米国,他需要为这一切做好准备,特别是主战场一些布置和打点。
想要针对伦敦股市发动一轮打击,两人交谈的时候看似很轻松。实际上这一次计划所承担的风险,一个不慎轻则让两人折戟沉沙,重则粉身碎骨都有可能。
毕竟他们不是要针对某间公司或者集团,而是直接面向英吉利证府的战争宣言,后者的手段不是他们能够估量的。
叶景诚让陆法兰搜索这些人才的资料,目的就是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代理人,到时候协助他在华尔街的一切事宜。
另一个原因,是他对巴菲特保留了一份戒心,华尔街是这一次针对伦敦股市的主战场,同样也是他巴菲特的主场,叶景诚不想因此受制于人。
两人在这件事上是盟友,但是这件事一过,到时候两人是继续做盟友,还是因为利益争斗变成了敌人?
包括巴菲特也一样,他不可能不防备叶景诚。两人的出发点不是谁不信任谁,而是对自己利益的一份保障。万一对方来一招釜底抽薪,那他们就白白为他人做嫁衣。
更加不要提什么君子之约,两人打算狙击伦敦股市,本就是一种投机倒把的行为,不过就是比较高端的一种,赚的钱都是从别人身上刮下来的。
叶景诚不断翻阅手上的资料,这些人的学歷无一不是名牌大学的大学学位,甚至大学学歷只是占据其中一小部分,更多的是专攻金融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。
当然,学歷只是评定一个人的基础,叶景诚所需要的代理人,必须符合他的工作经验。
“eros?”很快,叶景诚被一份简歷所吸引。
放在叶景诚面前的这一份简歷,并不是其中大多数的求职者资料,而是一份寻求合伙人的信息。把这个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译音,那就是——乔治索罗斯。
即使不是相关的从业人士,乔治索罗斯这个名字也为大多数人所知,特别是由他引发的亚洲金融风暴,更是让很多国家对他闻风丧胆。
不过这些都是往后的事,现在索罗斯还不具备这些条件。甚至在整个华尔街来说,他只是一位比较出色的人才。
他名下经过易名的量子基金,同样只是刚刚走上正轨,目前正为进一步发展寻求合伙人。
看到这份资料的叶景诚不禁陷入沉思,其实他在之前就有想过找对方合作,但由于对方目前的声名不够显赫,加上对方目前的影响力十分有限,所以他才选择巴菲特作为合作伙伴。
相比巴菲特而言,索罗斯更适合作为他的合作伙伴。
严格来说,巴菲特只是一位投资者,他不是觉得伦敦股市有机可乘,所以选择跟叶景诚合作。而是因为叶景诚能够拿出一份完整的计划,以及做好一些前期的准备才选择加入。
一定程度上他做足了保险,即使到最后以失败告终,他也不是最大损失的一方,最多只是伤筋动骨一百天,不像承担了最大风险的叶景诚,分分钟连骨头都没办法剩下。
而索罗斯,则是一名真正意义的投机者。只要是让他觉得这件事有机可乘,即使叶景诚拿不出一个完整的计划,他都会主动去试探并找到最佳的时机下手。
可惜的是,索罗斯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暂且不提,至少他的影响力远远达不到预期所需。
索罗斯的年龄跟巴菲特相当,不过说到两人的发家史,后者至少比前者迟了十年。巴菲特在1968年,掌管的资金就有1亿零400万美元,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。
而索罗斯是到了1979年,成立首个基金会──开放社会基金(opencietyfund),身家才打到大约2,500万美元。
这也是叶景诚选择跟巴菲特合作,而没有刻意去找索罗斯的原因之一。
诚然,索罗斯在狙击股市这方面的建树,绝对要比巴菲特更加专业和出色。可惜以他目前的影响力,根本没这个机会去跟伦敦股市做纠缠。
布置针对性的计划必定环环相扣,也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。如果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促使一唿百应,结果很可能因为某个环节发生差错导致失败。
而如今拥有至少三亿美元的身家,另外还有十数亿美元供他操控的巴菲特,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财力上,比起索罗斯优点远远大于缺点。
叶景诚现在的想法,是打算让索罗斯以及其名下的量子基金,加入到这一次针对伦敦股市的狙击中。
不过两者肯定不是以合伙的形式,而是尝试能不能够将对方收入账下,或者收购量子基金的部分股份,再以个人的身份采取雇用的形式。
叶景诚将这一页资料留了下来,继续翻阅其他的信息。或者索罗斯有可能受他雇佣,不过他依然需要找一个代理人,无论是用作索罗斯的代替人选,又或者用作日后平衡属下的势力。
很快,又一份资料受到叶景诚关注,上面贴有一张介乎二十五、六岁的年轻面孔。以这个年龄和年代来说,基本上是刚以专业踏出校园的一批人,很让人质疑他的能力和工作经验。
“约翰保尔森。”
叶景诚翻了翻这个人简歷,对方的工作经歷只能用一张白纸来形容。一名刚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学生,目前正四处投简歷寻求第一份相关的工作。
简单翻了翻后面的几份资料,叶景诚将最终的人选锁定为约翰保尔森。或者他还需要付出很大的资源培养这位年轻人,不过他相信这份投入肯定会有回报。
更重要的是,叶景诚在华尔街只是一支崛起的新军。一些即使他看中的人才,对方也未必受他的拉拢。与其在拉拢时出现这种局面,倒不如直接培养年轻的一代。(未完待续。。)</p>